English | 中文

News

304am永利集团资讯

实验动物房过敏原超标时,应如何进行深度清洁?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6:22:19| 浏览次数:

当实验动物房出现过敏原(如动物皮屑、饲料蛋白、垫料颗粒)浓度超标时,需通过系统化深度清洁流程实现污染控制。以下从清洁前准备、核心清洁步骤、效果验证三个阶段提供技术指导:

13.jpg

一、清洁前准备阶段

1. ‌过敏原检测定位

  • 检测项目‌:

    • 动物皮屑:ELISA法检测小鼠尿蛋白(Mur e 1抗原)

    • 饲料成分:HPLC法检测花生、大豆等过敏原残留

    • 空气悬浮物:激光粒度仪检测≥5μm颗粒浓度

  • 采样点布置‌:

    • 动物饲养区:笼具上方30cm处(每5㎡设1点)

    • 人员活动区:呼吸带高度(1.5m,走廊对角线布点)

    • 通风系统:送风口/回风口处(距边缘10cm)

2. ‌防护装备配置

装备类型技术参数配置数量
动力送风装置防护效率≥99.97%,流量≥170L/min2套/组
防过敏手套丁腈/乳胶复合材质,厚度≥0.3mm4双/人
护目镜防雾涂层,透光率≥90%2副/人
防护服气密型,抗渗透等级≥Type 61套/人

3. ‌区域隔离措施

  • 三区划分‌:

    • 污染区:过敏原浓度≥10ng/cm²(红色标识)

    • 控制区:1-10ng/cm²(黄色标识)

    • 清洁区:<1ng/cm²(绿色标识)

  • 物理隔离‌:

    • 使用气密帘(厚度≥0.5mm)分隔区域

    • 维持压差梯度:污染区-5Pa,清洁区+10Pa

    • 设置双门互锁传递窗(尺寸800×800mm)

二、核心清洁步骤

1. ‌高频接触面处理

  • 笼架系统‌:

    • 拆卸滑轨,使用超细纤维布(孔径≤1μm)蘸取中性清洁剂擦拭

    • 超声波清洗(频率40kHz,温度50℃,时间15分钟)

    • 75%乙醇擦拭后,UV-C照射(波长254nm,辐照度≥70μW/cm²,30分钟)

  • 自动饮水系统‌:

    • 拆卸饮水阀,浸泡于0.5%季铵盐溶液(温度40℃,30分钟)

    • 纯水冲洗后,高压气枪(0.6MPa)吹干

    • 安装前用无菌纱布包裹接口

2. ‌空气净化系统升级

  • 滤网更换‌:

    • HEPA滤网:更换周期缩短至1个月(标准3个月)

    • 预过滤网:每周清洗1次(标准2周)

    • 活性炭层:碘值≥1000mg/g,厚度增加至10cm

  • UV-C强化‌:

    • 在回风口增设UV-C灯管(波长254nm)

    • 辐照时间延长至8小时/天(标准4小时)

    • 每月检测灯管输出强度(衰减率>20%时更换)

3. ‌地面与墙体清洁

  • 湿式清扫‌:

    • 使用防静电拖把(纤维密度≥3000根/cm²)

    • 清洁剂配方:中性去污剂(pH=7-8)+0.1%蛋白酶

    • 擦拭方向:单向重叠50%,速度≤0.5m/s

  • 深度处理‌:

    • 对墙角接缝处(宽度≥3mm)进行密封处理

    • 涂布防过敏涂层(含纳米二氧化钛,厚度20μm)

    • 固化条件:温度25℃,湿度50%,时间24小时

三、效果验证阶段

1. ‌微生物学检测

  • 接触平板法‌:

    • 采样面积:5cm×5cm(三角区布点)

    • 培养条件:37℃±1℃,72小时

    • 判定标准:菌落数≤5CFU(标准≤10CFU)

  • 空气采样法‌:

    • 动物区:≤50CFU/m³(标准≤100CFU/m³)

    • 人员区:≤20CFU/m³(标准≤50CFU/m³)

    • 采样器:安德森六级撞击式(流量28.3L/min)

    • 采样时间:10分钟/点

    • 判定标准:

2. ‌过敏原残留检测

  • ELISA法‌:

    • 检测限:小鼠尿蛋白0.1ng/cm²

    • 采样点:笼具表面、地面、通风口

    • 合格标准:所有样品检测值<1ng/cm²

  • 激光粒度仪‌:

    • 检测范围:0.1-100μm

    • 关键指标:≥5μm颗粒浓度≤10个/L

    • 监测频率:清洁后每小时1次,连续3次达标

3. ‌物理参数确认

  • 压差监测‌:

    • 洁净区-非洁净区:≥10Pa

    • 动物区-缓冲间:≥5Pa

    • 记录频率:每15分钟1次

  • 噪声控制‌:

    • 清洗设备:≤55dB(A计权)

    • 通风系统:≤50dB(A计权)

    • 测量位置:操作人员耳部高度

四、持续控制措施

1. ‌日常维护

  • 高频清洁‌:

    • 笼具:每日更换垫料,酒精擦拭

    • 地面:湿式清扫2次/日

    • 空气滤网:检查压差表,ΔP>250Pa时更换

2. ‌人员管理

  • 健康监测‌:

    • 入职前:血清特异性IgE检测(针对实验动物过敏原)

    • 定期:肺功能检查(FEV1/FVC比值监测)

    • 应急: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(EpiPen)

  • 行为规范‌:

    • 禁止在污染区进食、饮水

    • 作业后淋浴时间≥15分钟

    • 工作服每日高温洗涤(60℃,30分钟)

3. ‌记录追溯

  • 电子档案‌:

    • 清洁时间、人员、药剂批次

    • 监测数据曲线图(时间-浓度)

    • 过敏原检测报告(含色谱图)

  • 纸质备份‌:

    • 防水防化记录本

    • 双人签字确认制度

    • 保存期限:≥3年

实施要点‌:

  1. 严格执行"先检测后清洁"原则,杜绝盲目作业

  2. 采用"从上至下"清洁顺序(天花板→墙面→地面)

  3. 建立过敏原浓度动态监测平台,实现实时预警

通过该方案,可在24小时内将过敏原浓度降低至安全水平(<1ng/cm²),使空气颗粒物达标率≥98%,确保实验动物房快速恢复运行且符合过敏原控制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