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| 中文

News

304am永利集团资讯

特殊场景下实验动物房清洗消毒应对方案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6:20:43| 浏览次数:

在传染病爆发、放射性污染或过敏原超标等特殊场景中,实验动物房的清洗消毒需采用升级版防控措施。以下从三类典型场景出发,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:

12.jpg

一、传染病动物房终末消毒

1. ‌双重消毒体系构建

  • 化学熏蒸阶段‌:

    • 福尔马林溶液(37%浓度)按8ml/m³剂量计算用量

    • 熏蒸条件:温度22-25℃,湿度75-80%,作用时间≥24小时

    • 密闭要求:门窗缝隙用硅胶密封,压力表监测维持微正压(5-10Pa)

  • 物理强化阶段‌:

    • 臭氧消毒:浓度20ppm,作用4小时

    • UV-C照射:波长254nm,辐照度≥70μW/cm²,持续6小时

2. ‌生物指示剂验证

  • 使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(ATCC 7953)孢子条

  • 布置位置:

    • 通风死角(距地面1.5m处)

    • 设备内部(如IVC笼架缝隙)

    • 地面接缝处

  • 判定标准:56℃培养7天,所有样品应无菌生长

3. ‌废弃物处理

  • 动物尸体:双层密封袋包装,-20℃冷冻后高压灭菌(121℃,30分钟)

  • 污染垫料:加入生石灰(1:10比例)混合后,按生物医疗废物处理

  • 防护装备:使用后立即装入气密袋,标注"传染病污染"标识

二、放射性物质污染处理

1. ‌分级去污流程

  • 初级去污‌:

    • 工具:防化手套(丁腈材质)、一次性吸水布

    • 方法:从污染区边缘向中心擦拭,动作压力≤0.5N/cm²

    • 废弃物:装入铅罐(厚度≥5mm),表面辐射剂量率≤0.5μSv/h

  • 次级去污‌:

    • 化学中和:5%柠檬酸溶液(pH=3-4)喷洒,作用15分钟

    • 物理清洗:使用低泡清洗剂,避免产生气溶胶

    • 监测:使用便携式γ谱仪实时检测,残留活度≤1Bq/cm²

2. ‌区域隔离措施

  • 设立三区缓冲:

    • 污染区:辐射剂量率≥1μSv/h,人员停留时间≤30分钟/次

    • 控制区:辐射剂量率0.1-1μSv/h,需佩戴TLD个人剂量计

    • 清洁区:辐射剂量率≤0.1μSv/h,可脱卸防护装备

3. ‌设备处理

  • 电子仪器:

    • 外部去污:75%乙醇擦拭,配合微型吸尘器(HEPA过滤)

    • 内部处理:厂家指定程序或委托专业机构处理

  • 金属设备:

    • 酸洗:10%硝酸溶液浸泡,温度控制在40-50℃

    • 钝化处理:0.5%铬酸盐溶液形成保护膜

三、过敏原控制强化方案

1. ‌过敏原检测体系

  • 检测项目‌:

    • 动物皮屑:ELISA法检测小鼠尿蛋白(Mur e 1抗原)

    • 饲料成分:检测花生、大豆等常见过敏原残留

    • 空气悬浮物:激光粒度仪检测≥5μm颗粒浓度

  • 采样点布置‌:

    • 动物饲养区:笼具上方30cm处

    • 人员活动区:呼吸带高度(1.5m)

    • 通风系统:送风口/回风口处

2. ‌深度清洁措施

  • 高频接触面处理‌:

    • 笼架滑轨:使用超细纤维布(孔径≤1μm)擦拭

    • 自动饮水阀:拆卸后超声波清洗(频率40kHz,温度50℃)

    • 传送带:专用清洁剂(pH=7-8)浸泡,配合尼龙刷刷洗

  • 空气净化升级‌:

    • HEPA滤网更换周期缩短至1个月

    • 增加活性炭吸附层(碘值≥1000mg/g)

    • 安装UV-C灯管(波长254nm)对回风进行灭菌

3. ‌人员防护强化

  • 防护装备升级‌:

    • 动力送风过滤装置(PAPR):防护效率≥99.97%

    • 防过敏手套:丁腈/乳胶复合材质,厚度≥0.3mm

    • 护目镜:防雾涂层,透光率≥90%

  • 健康监测‌:

    • 入职前:血清特异性IgE检测(针对实验动物过敏原)

    • 定期:肺功能检查(FEV1/FVC比值监测)

    • 应急: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(EpiPen)

四、应急处理通用原则

  1. 时间管控‌:

    • 传染病污染:2小时内启动终末消毒

    • 放射性泄漏:30分钟内建立隔离区

    • 过敏原暴露:立即停止作业并疏散人员

  2. 人员配置‌:

    • 消毒组:2人一组,轮换作业(每15分钟休息)

    • 监测组:独立于消毒组,负责实时数据采集

    • 支援组:备勤状态,配备应急救援设备

  3. 记录追溯‌:

    • 污染源定位(三维坐标)

    • 消毒剂批次及用量

    • 辐射剂量/过敏原浓度变化曲线

    • 使用防水防化记录本,详细记录:

    • 电子记录同步上传至区块链平台

实施要点‌:

  1. 制定《特殊场景消毒应急预案》,每年演练≥2次

  2. 与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(如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)

  3. 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现污染源-处理过程-效果验证全链条追溯

通过实施该方案,可在7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房终末消毒,将放射性污染区域恢复至安全水平,使过敏原浓度降低至检测限以下,确保实验动物房快速恢复运行。